8月8日出版的《云南政协报》第5版整版刊登西双版纳州政协十三届八次常委会协商议政成果。现全文转载如下:
编者按:
日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协召开十三届八次常委会议。会上,9名州政协常委、委员围绕“厚植金山银山的绿色本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主题作大会发言。州林业和草原局、州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现场进行回应。今日,本报按发言顺序对相关人员的发言进行摘登,供学习参考。
委员发言
州政协常委、勐腊县政协主席郭丽红:
做好茶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始终坚持以弘扬普洱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普洱茶产业为核心,以提升普洱茶科技为支持,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推动普洱茶全产业链发展。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投入不足,茶园生态建设、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市场秩序不规范,科技、文化赋能普洱茶产业有待加强等问题。
建议加强茶园生态建设和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细化落实好省、州关于古茶树保护的相关条例,实现古茶树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普洱茶产业链开展深度研究,进一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另外,要做好茶旅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茶旅游、茶文化、茶科技融合发展,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州政协常委、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州台办主任苏红静:
发展绿色经济 培育优势产业
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强化共同理想信念,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把绿色发展理念与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融合起来,做实绿色文章。
要更加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文化润边、旅游带动、示范引领等工程,深入推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全力推动绿色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各民族村寨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积极构建以茶产业为主,粮、糖、果、胶等产业为辅的“1+N”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实现“一村一品”全覆盖,大力培育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规模效益的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州政协委员、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董学军:
延伸产业链条 发展林下经济
经过多年努力,西双版纳州林草产业已由过去以提供木材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向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林下种养殖等多元化转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林下经济发展缺乏相关配套扶持资金,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澳洲坚果产业存在果树品系繁杂、果品品质不高等问题。
建议科学发展林下经济,通过规范设计、合理利用,从林下中药材种植、林菌种植、林下养殖等方面不断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同时,依托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整合县、乡力量,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澳洲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科学谋划林草产业发展路线,抓住机遇精准招商引资,努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提高林草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州政协常委、州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柏力微:
借助乡风底蕴 强化生态意识
西双版纳州的城乡绿美工作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离美丽中国的总体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建议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建设,进一步借助村规民约丰富的生态文明乡风底蕴构建有利于村寨生态文明发展的符号环境,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中优质的内容进行挖掘,让广大受众更多地了解到有关他们民族多元的丰富的信息,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生态的平衡。
另外,建议积极开展集民族文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特色综合体建设。通过文化旅游助力乡村环境整治,促进三产融合,同时,强化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目前,全州42个沿边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为59.5%,希望进一步提升沿边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直接的惠民行动。
州政协常委、州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岩三叫:
普及环保知识 发展生态旅游
目前,西双版纳州以农业、木材加工、橡胶加工和旅游业为主,这些产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同时,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建设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开发环保技术和培养绿色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投入。
建议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州的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强化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协调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等,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大家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同时,要加强环境法规的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共同推动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和监管,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和执法联动的模式。
州政协常委、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云:
整合资源要素 实现产业增效
目前,西双版纳州橡胶产业面临的痛点是产出与成本倒挂,产业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大面积成片发展单一的橡胶种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建议整合资源要素,引进国内相关生物医药及民族医药的专家,建设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将橡胶树作为药材原料进行整体综合研究,挖掘橡胶树在大健康和医药方面的资源价值;积极开展橡胶林下种植砂仁、黄精等中药材,建设环境友好型胶林,提高橡胶林的亩产值,有效解决弃割弃管问题,恢复橡胶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橡胶林的综合效益。
建议将傣族医药与天然橡胶产业有机结合,打造民族生物医药产业。充分挖掘西双版纳州生物资源,用于开发有预防疾病和健康功能的食品、药品。通过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向大健康转型升级,提高橡胶树在大健康领域的资源价值,实现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助力胶农增收致富。
州政协常委、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邓志明:
建立补偿机制 推动绿色发展
目前,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依然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滞后等突出问题。
建议全面普及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方式,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制定生态文明考核办法,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损害赔偿与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绿色信贷制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转型。
同时,要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及出水标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州政协委员、景洪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李琼芬:
建立工作机制 治理面源污染
当前,全州经济作物大面积发展种植,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废弃物也随之大量产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威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形势严峻。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宣传,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农业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时,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落实责任,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回收、谁生产谁处置”的原则,建立以“属地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回收、职能部门处置”为主要模式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回收、处置主体,制定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办法,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回收处置工作中。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提高回收价格,鼓励农药经营门店开展以物换物活动,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治,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州政协常委、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香约:
提高开发能力 培育康养基地
目前,西双版纳州积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了一些绿色产业与文旅产业相融合的工作,但绿色旅游产品内涵开发不足、绿色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还需提升完善,乡村旅游的绿色旅游意识也有待提升。
建议提高绿色旅游项目和低碳旅游建设项目谋划开发能力,加快促进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积极培育创建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乡村,因地制宜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围绕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有序推进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澜沧江黄金水道度假区项目建设,更好地将西双版纳州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加快完善绿色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公路通达条件,改造和新建一批符合绿色旅游标准的旅游厕所。同时,引导州内酒店、餐厅、旅游交通低碳化改造与绿色发展,逐步建立起西双版纳州绿色旅游要素体系。
部门回应
州林业和草原局
坚持绿色理念 提升产业产值
西双版纳州现已编制出台《西双版纳州茶园森林化改造技术规范(试行)》《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胶园技术规范(试行)》,组织开展“两园”建设。2022年完成“两园”建设任务数4000公顷,其中生物多样性胶园完成2000余公顷。2023年任务数3400余公顷(其中生物多样性胶园近2000公顷)。
下一步,州林草部门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西双版纳州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相关要求,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地域条件优势,积极推广林药、林菌、林草等种植产业,科学引导林下养殖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配合做好七个产业专班相关工作,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提升林草产业总产值。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加大支持发展力度,不断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快林下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和效益化进程。
州农业农村局
突出科技创新 规范市场秩序
在古茶树保护方面,州农业农村局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试行)》,持续加大古茶树保护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增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快建设绿色和有机茶园,积极推进西双版纳州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支持茶叶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步,州农业农村局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并在茶、橡胶、粮食、生物医药等产业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专家工作站15家。
州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以绿色生态为产业发展厚植本底,突出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进一步规范普洱茶市场秩序,营造普洱茶放心消费环境,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涉嫌虚假宣传销售普洱茶、洱茶标识标签、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净化市场环境。积极开展古六大茶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制作技艺类项目保护传承、代表性传承人等涉茶文化元素发掘,积极开展茶文化非遗传承和保护。
州生态环境局
加大执法力度 提升环保意识
州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通过“西双版纳环保”两微平台、网站发布宣传信息1200条,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截至2023年7月26日,全州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0件,组织听证16次。
下一步,州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完善执法机制,制定发布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法制审核、集体讨论、审批程序、文书规范等一揽子制度(试行),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方式,构建违法线索移交机制,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非现场手段查处排污许可违法案件。强化指导帮扶,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制作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告知书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主要清单,探索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正向激励制度(试行),激发排污单位守法意识,优化排污单位营商环境。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积极争取资金 助力园区发展
在发展绿色产业园区方面,截至7月底,勐海产业园区已完成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方案编制工作,初审通过后上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西双版纳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和11项重点工作,并配套制定了《西双版纳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下一步,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积极对接省厅有关处室,跟踪申报进度,积极协调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申报成功,助力全州绿色低碳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服务方面,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持续落实《西双版纳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的要求,积极对接财政部门,确保州级财政每年安排 5000 万元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帮助园区及园区内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专项债券,支持园区发展,力争三年内全州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有较大改观。
通讯员刘永涛,实习记者钟颖采写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