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委员“身”入基层“心”在群众
——西双版纳州政协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
■ 本报记者 张莹莹 董荣蓉 通 讯 员 吴冬毅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景洪市勐海路嘉名城小区的“蜜蜂小院”,这里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延伸地——政协委员工作室。
“平时,我会约一些人来打羽毛球,品蜂蜜,顺便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这也成为我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的信息来源之一。”西双版纳州政协委员管志斌说,除了“蜜蜂小院”可以延伸联系群众,他还是西双版纳橡胶产业委员工作室的一名委员。
管志斌所说的“西双版纳橡胶产业委员工作室”,是云南首个橡胶产业委员工作室。工作室汇聚了全国、省、州、县四级政协委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省热带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西双版纳州政协主席张兴认为,产业是西双版纳州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成立橡胶产业委员工作室,就是州政协围绕壮大“三大经济”、发展“七大产业”,聚焦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强保障、防风险各项任务,坚持将发展所需和政协所能、委员所长相结合,推动政协工作和委员履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张敏也是这个委员工作室的一名政协委员。在联系界别群众方面,她和管志斌有同样的理解。“参加会议、活动等都是联系界别群众的方式,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就要更加广泛地联系其他群众,不单单是自己所在界别的群众。”张敏说。
这是西双版纳州政协近年来为建立健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深化拓展政协委员界别工作,建立委员工作室,推动广大委员聚焦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各族群众关心的热点,积极创新履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政协共建立了45个委员工作室,300余名委员编入委员工作室。以委员工作室为抓手,加强政协协商阵地建设,不断扩大支持委员有序参与基层协商,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的工作面和覆盖面,帮助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
另外,西双版纳州政协还积极探索创新,制定出台了《政协西双版纳州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按照“十有”“六个一”加“委员联系群众日”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委员工作室建设水平。
为进一步做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今年3月,西双版纳州政协建立了委员联系群众日制度。今年11月,又出台了《政协西双版纳州委员会关于委员年度履职量化积分办法》,对委员每年固定联系界别群众、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参加联系服务群众值班等事项作了规定。
“把走访、联系、服务群众纳入委员年度履职量化积分,是对委员履职的鞭策,将更加强化委员的服务意识,更加有力监督委员履职。”西双版纳州政协委员吴福川说。